叛逆期 = 成長期
想當年,我只有青春期,沒有叛逆期。
一度,我引以為豪,
覺得自己真是性情溫和的好寶寶,上天派來的天使,
誰養到我真是前世燒好香~~
誰知道,該來的還是會來。
當年沒有釋放的叛逆能量,
在三十多歲時連本帶利地一次爆發!
.
我記得,兒子在大約二歲時有了第一個叛逆期。
不管跟他說什麼,每天聽到的都是「不要」。
根據「第一個照書養」的法則(其實也只有一個啦),
看過一些教養書,知道這是正常的,
所以也就讓他儘情地行使「反對的權利」,
學習「不要」的發音和意義,享受「自主的快感」,
反正我多得是時間跟他玩。
這個時期很快就過了,也沒發生什麼大事兒。
過二年學了皮紋,了解自己和他的天生特質,
覺得真是很幸運。
因為我跟他是截然不同的性格,
如果我沒有尊重他的天性,硬是要他照我的模式來生活,
那絕對會是一場家庭倫理大悲劇。
不是他被我打死,就是我被他氣死!
在陪兒子成長的過程中,
我學習到的是同理,是尊重,即使他只有四歲。
他給我的回饋是貼心,是尊重,一直到現在。
前幾天看一個節目「四大名助」,
裡面常常有一些匪夷所思的各種案例,卻又是真實人生。
大多數我覺得很誇張,只有一位讓我很心疼。
小六的女生,突然變得不聽話,
頂嘴打架踹門蹺家樣樣來,
跟之前家人心中甜美的小妹妹完全搭不上。
在現場錄影時,她跟父母沒有坐在一起,
她說坐在她媽旁邊會很緊張。
一直很欣賞主持人孟非,他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。
他沒有像一般人,啥都不問就判小女孩的罪,
也沒有說什麼天下無不是的父母,父母都是為妳好什麼的屁話!!
他讓雙方都發言的機會。
最後小女孩表態說:「好,我改。」
爸爸的一句:「這話聽太多次了!」讓她再次淚崩。
這時再遲鈍的人都看出問題了。
我們都曾是那個有苦說不出只能裝乖的小孩;
我們都曾是那個說話沒人聽只能尖叫的小孩;
我們都曾是那個得不到關注只能搗蛋的小孩;
我們都曾是那個需要脫離父母控制,長出自己樣貌,結果只能叛逆的小孩;
叛逆期,不是什麼需要嚴陣以待,如臨大敵的東西。
那只是一個人的人格在成長,在突破舊框架的時期。
就像小雞破殼,蝴蝶破蛹一樣,很正常的過程。
但傳統的教育是:孩子要乖,要聽話,不要出格,
不要有自己的意見和聲音,大人說什麼照做就對了。
這社會用了太多的道德規範在綁架每一個人。
其實,如果每個人都活在「真正的愛」裡,
根本不需要法律規範,不需要道德倫理。
沒有人會傷害自己愛的人,
所以不需要細如牛毛的法律限制什麼不能做。
沒有人會棄所愛的人不顧,
所以不需要天天洗腦要孝順父母,兄友弟恭。
一切都很自然的發乎愛,止乎愛。
很多人都受困在原生家庭的課題之中,
很多人都對自己的父母又愛又恨。
這比例高到你難以想像,因為大家都不敢講。
各種節日,行禮如儀地送禮吃飯。
逢年過節,滿身疲憊地趕車返鄉。
說實話,我覺得大家都好辛苦….
開心快樂團聚的當然有,
只是跟滿腹委屈的人數比起來,
後者真的多很多~~
很多女人結婚不是因為愛,只是想脫離原來的家。
然而,當自己的傷沒有好,
戀愛不過是找一個年輕版的爸爸或媽媽,試圖彌補童年的遺憾。
結婚不過是從一個牢籠跳入另一個牢籠,仍然飛不上屬於自己的天空。
如果不想重覆這樣無止境的循環,
請為自己療傷,同時培養「長大的勇氣」。
一顆蛋從內部啄破,可能長成翱翔天際的老鷹;
如果它從外面被打破,最終只是餐桌上的菜餚。
停止尋找困難點為自己開脫,
那只會讓你待在現況動彈不得。
開始嘗試突破點,
一次又一次的嘗試,並且為自己負責。
你的人生,可以自己做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