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慢來,比較快!
不知道第幾次了,
發現每次晾衣服,衣架數量總是剛剛好。
記得以前我媽的陽台,總有好多好多衣架,
從不擔心不夠用,但也常打結到令人心煩。
後來自己住,一切從簡,生活卻有些散漫,
有時積了許多天才洗衣服,以至於有時得到衣櫃去「週轉」衣架。
不知何時開始,發現不管我多久洗一次衣服,
空衣架總是剛剛好夠用,只會多,不會少,也用不著驚動衣櫃。
我向來不是有紀律的人,
就像我不是所謂有金錢概念的人,
沒有恆產,沒有存款,連個名牌包都沒有,只有我媽幫我買的保險。
(所有錢都投資在自己身上,所以我常說我是全家最貴重的,不但保值還會增值)
但一直也活得好好的,甚至比所謂有金錢概念的人還寬心自在一些。
重點不在存款多少,收入多少,
而是「知道自己是被照顧的」。
記得小時候爸爸說過,過年下水餃時,不要數。
我不懂。
一般不都是看誰要吃幾個,就煮幾個嗎?
他說了個故事:
有戶窮苦人家,平時就吃不飽了,
過年也很買不起雞鴨魚肉,頂多包個餃子(元寶)。
有位仙人便教他回去包餃子、下餃子時,不能數數量。
只管煮,只管吃!
結果,不管盛出多少,
只要吃完,鍋子總還是有餃子可以撈,
讓一家子每個都吃得飽飽的。
這就像「一生不為錢所困」書中所說的:金錢是空氣。
我們不會眝存空氣,不會擔心空氣不夠用。
我相信,人生的目的,不是來賺錢的,
就像人生下來,不是只為了呼吸。
呼吸,是為了讓我們活下來,活下來,是為了做更有意思的。
金錢,也是一樣的,只是為了我在地球上「活出自己」所需要的工具。
金錢,該是我們使用自己的天賦,然後自然出現,來支持我們的。
有人問,為什麼「金錢共修讀書會」不能開二天的密集班?
嗯,我在安排課程時也想過,但很快就把這選項放到後後後後補。
其實,所謂的共修讀書會,並不是真的邀大家來「讀書」,
書在家裡讀就行了,文字淺白到小學生都能懂。
重點在於,一些根深柢固的觀念,
需要被揪出來,
需要被清理,
需要回到不偏不倚的中性,
才不會「反抗」那些所謂的正向美好的觀念。
就像一國之君要引進好的新政,重用年輕有為的人才,
但朝中一批老臣不斷抗議、杯葛,
結果不但一事無成,還可能內亂,
然後連國君都懷疑自己的決定是對是錯。
最好呢,就是請這些老臣退休,解甲歸田。
至少國家的方向是一致的,就算有差錯也可以立即調整,不需內耗。
但這需要慎密的安排與規劃,
如果因為心急,一天之內來個「大換血」,
不管是國家或是人,都是承受不住的。
太多過去累積的「信念」要在短時間內連根拔除,並不現實,也拔不乾淨。
新的信念要穩固,也不是像傑克的碗豆一樣,一夜就能長到天上。
(至少我做不到,那就別浪費大家的金錢和時間了。)
很多時候,
慢慢來,比較快!
有人說,她來找我,因為覺得我很實在,不會說什麼功效。
同樣的,不管課程或療癒,我從不敢說它能為你帶來什麼。
因為每個人真的都不一樣。
這個讀書會,
我只是提供一個場地,
用我所學的技巧,跟大家一起共同檢視並調整對金錢的信念。
我也很期待,
從別人身上看到一些書上沒有的,我自己沒發現的部份,
所以這是「共修」。
也許,等哪天我修好了,
有足夠的能力開密集班,那我也是很期待的呢~~
(不過也許那時我對這就沒興趣了… )
延伸閱讀:
丟掉垃圾,才聞得到花香
一生不為錢所困的生存之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