釋放「權威」的枷鎖
「我就像書上說的,對於送上門的錢,不敢收。」
為保護個人隱私,情節過程省略,
重點是,在他心中,「承諾比金錢重要」,
所以他寧願少拿一些錢,即使這本就是他應得的。
但我並不去挑戰或清理關於承諾的部份,
而是再往回推:「當初明明不情願,為什麼還要答應這條件?」
然後發現,他面對權威,自然反應就是退縮,
覺得「我很小,我不懂,所以你決定就好。」
原來,在成長過程中,
他的母親是比較強勢的,不管他的意見如何,總是不被重視。
長久下來,心中默默得出一個結論:「我不能為自己做主」。
在清理這個信念時,他感受到肩膀好沈,
像是有個牛在耕田時的「軛」一直壓著。
但因為太久了,太習慣了,所以不知不覺~~
一直到缷下重擔之後才發現原來自己一直背負著,一直被控制著。
當這個能量上的「軛」被拿掉,他不再需要埋頭苦幹,
他想到了一些「我為自己做主」的例子。
例如當年不顧母親反對,選擇了她不贊成的職業,一直至今,也都表現很好。
例如最近跟母親提起想要休息一陣子,竟獲得一向奉行”有錢才有安全感“的母親的贊同。
原來「我不能為自己作主」這個想法不是100%正確的!
清理信念,
不是在催眠,幫你遺忘過往不堪的記憶,
也不是在洗腦,強行輸入正向思想或指令,
而是清理當年那些伴隨事件發生的情緒,
放下那些偏見與執念,
鬆開那些“理所當然”的想法,
讓人事物回到「中性」,
於是我們可以看見並接受更多的可能性。
在這個例子中,
他並不是完全從不曾「為自己做主」,
而是兒時的陰影太大,慣性太強,付出的代價太重,
所以即使已經長大了,一遇到權威人士,聲音大一點,氣勢強一點,自己就妥協了。
當這信念被清理了,才終於有空間,
想起那些「我為自己做主」的經驗。
明白自己其實是有選擇的,是有力量的。
感受到那個無助的小孩,真的長大了!
「金錢」只是一個內在狀態的呈現,只是一個切入點,
透過金錢議題,抽絲剝繭地揪出那些困住我們的信念,
在能量層面上加以清理,而不是停留在頭腦的理解。
現代人往往「知道得太多,做到的太少」
如果做不到,那「知道」又有什麼意義呢?
信念清理,就是在協助那些「知道,但做不到」的部份。
如果你也想找到內在那牽制自己,控制自己的信念,
歡迎加入「金錢共修讀書會」
圖片出自 Cgoodwin – 自己的作品, GFDL, 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/index.php?curid=38944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