選擇人生/「縮小人生」觀後感(有雷)
最近忙得天昏地暗,很久沒關心電影了,難得兒子有感興趣的片,自然要抽空陪公子。
它不像”與神同行”有酷炫的特效和養眼的帥哥可以看,
甚至是有點讓我懷疑片長是二小時還是三小時(坐得我換了八百種姿勢),
但其實有許多值得深思和討論的,不過這裡不談人心,只談人生。
(因為很難不寫到劇情,不想被雷就請跳過)
一開始看到把人縮小的新科技,有種莫名的不舒服。
為了人類和地球的永續生存,想出這種方式來減少對地球的損耗和減少污染、垃圾,我也是佩服!
科學家的本意是好的,如同各種發明的初衷。
縮小手術是中性的,但人心是複雜的,
被誰用,如何用,才是真正決定的關鍵。
如同「金錢」一樣。
商人立刻從中找到「商機」,
政客也從中找到「手段」。
但最終我看到的不是這些,而是「選擇人生」。
前半生,主角為了母親、妻子,日復一日工作,有著各種壓力,幾乎沒有自己的喜好和生活。
他想擺脫壓力,於是決定做縮小手術,搬到縮小社區,開始全新的生活。
術後,發現伴侶臨陣脫逃,他第一次失控爆發。
但他無法改變別人的決定。
住在妻子選定的豪宅,這是他們的夢想,
但此刻一個人,感受到的是更大的空虛和茫然。
突然不明白,自己是為誰辛苦為誰忙。
他不是個特別有主見的人,似乎一直都被別人牽著走。
但是在最後,他終於為自己說話,
不管別人的反對,為自己決定未來。
在最後的最後,他再度面臨內心交戰。
那一幕讓我印象深刻,
一個人站在長長的走道,一邊明亮,一邊陰暗。
時間有限,他必需決定。
你猜,他選哪邊?
人都有「被需要」的需要,那讓我們感受到存在的價值,
無關道德,而是想藉由服務別人,感覺自己活著是有意義的。
他是個職能治療師,在連蛀牙都沒有的縮小社區,無用武之地,
所以在看見女主角的問題時,自告奮勇地想幫她,
再怎麼辛苦,再怎麼被使喚都願意。
這也是他最後決定的關鍵。
他在烏托邦“只能”快樂輕鬆地打鼓唱歌,過著看似大家夢寐以求的生活。
但他選擇了另外一邊,不容易的那一邊。
燭火,在黑暗中更能發揮它的價值。
人生,就是一連串的選擇。
不選擇,也是一種選擇,
就是選擇把自己的未來交給別人決定。
不管如何選擇,重點是為自己的選擇負責!!
我們永遠不會知道,如果當初選了另一條路會不會更好?
因為時光無法倒流,即使坐時光機回到過去,
你的經歷、智慧也不會回到當時的狀態。
如果能回到當時的狀態,你可能還是會做同樣的決定。
因為每一個決定,都是當下的你所能做的最好的選擇。
所以不要後悔,不要愧疚,
只要走好現在這一條路就好。
「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」,
如果你現在看不出來,
表示結局還沒有到來,
請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