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浪者之歌 2014/05/18
偶然在一個很老的相聲段子裡,聽到「流浪者之歌」,莫名產生了好奇。上網訂了書才發現,原來很早很早之前就看過了。
不記得那是什麼時候看的,但依稀有印象,
當時對書裡描述到主角進入俗世中的奢糜生活,甚至向名妓學習性愛,感到不以為然和排斥。
多年後,重讀這個故事,卻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,甚至非常理解並認同。
短短的一篇小說,卻道盡了一個求道者:「見山是山,見山不是山,見山又是山」的歷程。
大部份所謂的修行,只是在逃避自我。
我們學習各種方法,只是為了短暫逃離這個世界,但最終還是會回到這個幻象中。
當悉達看透了這些,便將自己投入塵世,進入以前最不屑的花花世界。
一開始,他還能以清明的心智,學習並參與世間的金錢及性愛遊戲,以旁觀者的心態,清楚的分離各種不同角色。
但漸漸的,他失去了那份清明,完全沈入角色當中。
直到有一天,內在的聲音喚醒了他!
他毅然拋下一切名聲、財富與情人,再度踏上尋道的旅程。
最終,他向一位渡船人學習,向大自然學習。
在河流中,在樹木間,在石頭裡,在水滴中。
他感受到了一切….
語言,無法表達所有事物。
能用語言表達的,基本都不完整。
他走了冤枉路嗎?
他誤入歧途嗎?
他浪費了生命嗎?
不,一切都是必需的。
如果沒有經歷過塵世種種,就不會有如此深刻的體悟。
在我看來,這篇故事是一幅求道地圖。
它讓我看見自己的位置,也看見未來的方向。
流浪,是因為有家。
知道家一直在那裡,於是可以安心的流浪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