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直觀察自己的狀態,在「解開情緒鎖鏈」後有什麼不同?
最明顯的是在訂工作坊的日期和費用時。
雖然還是有一咪咪的搖擺,
但比較不會像以前想那麼多。
以前排工作坊都要考慮這考慮那,老是想要面面俱到。
大家的時間可以嗎?
這樣的費用負擔得起嗎?
萬一對他們沒有用怎麼辦?
在課程用使用某些技巧合適嗎?
萬一沒有人報名怎麼辦?......
淡定平靜的表面下,其實暗潮洶湧啊~~~
這次堅定很多,
那10000個問號減少成100個,
100個中間可以無視80個。
也比較能拉出目前最想做的事,並立刻執行。
(因為有太多事能做,太多事該做,結果往往什麼都沒做)
第一是接受自己已經做得很好了。
第二是解開了「應該」的情緒鎖鏈。
以前常覺得無力,厭煩,然後深呼吸叫自己堅持下去。
那是一種很深的“無奈"和"疲累“。
覺得因為能力有限,時間有限...
各種的「限制」阻擋了我「應該」做的事。
然而,學習更多東西,讓自己更強大,並沒有解決這個無奈。
因為我再怎麼強大,怎麼強得過"神"呢?
當我用"神"的標準在要求自己,當然做不到。
問題是:人家 神 根 本 沒 有 標 準 啊 !!!!
所以,當我們最後在整條脊椎釋放了累世的情緒記憶,
才終於放下了「應該」、「責任」、「我不夠好」這些壓力。
沒有了「需要」,只剩下「想要」,整個人輕鬆多了~
需要,成為一種責任。
就像吃飯,是為了填飽肚子,補充營養。
但如果我能回到最原初健康的狀態,自然會知道身體此刻「想要」什麼?
因為吃飯也不是「必要」的啊,
食氣、食光、喝水.... 都可以活下去。
但一旦我把「照顧身體」當成一種「責任」:要營養均衡,要定時定量,要維持身材....
在這種情況下,眼前的美食帶來的往往不只是滿足,還有更多的罪惡感。
想著吃了這一頓,得跑二小時才能消耗熱量....
吃了這一口,又破酮了....
就覺得人生好難啊~~
放下了「應該/不應該」,
這個最常拿來自我要求、自我譴責和自我貶抑的"情緒”,
─── 其實我也不知道它算不算情緒....
應該說,它衍生出來的各種情緒,如自責、嫉妒、茫然、厭煩.... ,帶我找到這個根源。
而它們不只來自今生,更來自累世。
所以在最後做完整條脊椎的累世情緒釋放之後,一切才更明朗化,
否則還是會在頭腦知道和真心感受到之間徘徊。
更重要的是,它的確在日常生活中產生了作用,看到了不同。
不再需要動用80%的能量來內耗和修復,
而是可以用80%的能量去執行。
而它的影響也像連鎖反應。
這二天早晚都出門去散歩。
以前會為了健康、身材去運動(對,散歩已經是我最激烈的運動),
這次竟然就是單純欣賞這繁華的城市。
夜市的人潮、清晨公園的悠閒,
在「沒有應該/不應該」的心態下,都讓我欣賞和讚嘆。
不再為了講究營養、身材,勉強選擇不愛的食物,
不再為了填滿空空的胃,即使沒有食慾也勉強自己吃東西。
不再有標準答案,
真是一件幸福的事!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