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工香教我的那些事-3
一開始,只是好奇。
然後,是好玩。
接著,就一頭栽入”香坑”,爬不出來~~
基於”好坑不能只有自己跳”的原則,來聊聊”香”吧!
中國用香已經有好幾千年的歷史,
武俠小說中有迷香,有毒香,也有藥香…
殺人於無形,同樣也救人於煙氣。
香不只是女人喜歡,
(當然不是用來爭寵奪權,弄掉人家寶寶之類的壞事~~)
文人風花雪月用香,
商人談判也用香。
討論政事用香,
怡情養性用香,
讀書撫琴必需焚香,
臥室用香安眠,
連廁所也會用香除臭。
香其實是很生活化的東西。
只是現代人太忙碌,
而且被太多化學香味遲鈍了感官,
也麻痺了自己…
很多人都有在廟裡拜拜,被香灰燙到的經驗。
至少我有很大的陰影~~
也見過許多人美美的聖壇布被燒了好幾個洞,
心疼別人之餘,自己默默決定不要用任何聖壇布~~
但你知道,
其實天然材料的香灰是不會燙人的嗎?
真的,我跟學員都實驗過~~
溫度當然有,至少不會燙出個洞。
每次工作坊,我都會問學員:「是什麼讓你想來參加?」
很多人表示,平常就有在用香,
也有人說,有一款自己獨特的香,感覺很酷。
是啊~~
這也是我喜歡自製香的原因。
可以有一種獨屬於自己的香味,
別人一聞到,就知道是你。
這也是另外一種「做自己」
我是個很務實的人。
如果只有「香味」,那CP值不夠高,
當然要有功能性,而且要多功能。
這就要講到單方和複方了。
不同於市面上許多的單方香品,
我查的資料中,更推薦的是複方,也就是和香。
很喜歡書上說到「和香」與「合香」的不同。
「和」,有調和、和諧之義。
就是依照不同情境,不同需求,
用各種材料做出的複方,而不是單方。
因為再好的食物或藥材,
長期單用同一味,都會「營養不良」。
所以自古以來用了很多的藥材,
以”君臣佐輔”的原則,配合不同藥性來和香。
更講究一些的,還要符合天時地利人和。
什麼材料在什麼時節採摘,
用哪裡的水,在什麼時辰炮製,合香…
完成後還要窖藏數月,才是一支好香。
傳聞蘇東坡還命人在初春的花園中,
用毛筆取999朵梅花花蕊上的雪,
集於御賜的羊脂玉碗當中,使其香氣不散~~
.
.
所以「和香」是有各種講究的,
不只是把一堆香粉拌一拌攪一攪,
“合”在一起就算了。
用心製作的香,
在身體層面,是調和五臟六腑,治未病。
在情緒層面,是調氣安神,求合一。
在忙碌快速的現代社會,當然很難一切遵古法製作。
(去哪裡生地窖存放數月啊?! 現在大樓地下室都是化糞池好嗎?!)
所以如何找到中庸妥協的方式,
讓現代人能領受這大自然的禮物,
又不至於曠日費時,勞民傷財,就成了我們的功課。
(不然誰要幫你取999朵梅花蕊中雪啊? 還有羊脂玉碗大概在故宮吧…)
這也是「和」的意義。
先聊到這吧~
新的工作坊「手作療癒香/DIY工作坊」出來了,
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填表報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