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來,”壓力”是努力但不成功的最大凶手
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,然後煮一杯防彈咖啡。
通常我會找個時間,把椰子油和奶油做成奶油塊冰著,
每次拿一塊出來用,省事又方便。
今早突然瞄到冰箱角落有一盒雞油,印象中是一年前(至少)我娘給我的。
好吧,其實也不是第一天看見它了,
反正它也沒惹我,就這麼擱著,不想面對~~
今天沒想太多,很順手的就找了個塑膠袋把油挖起來丟掉,
然後開熱水耐心洗乾淨玻璃保鮮盒。
以前很討厭油膩膩的碗盤,總是拖到不得已才會去洗它。
但前幾天開始練習更常與自己內在的「圓滿」連結,體會「涵容」,
然後很神奇地,以前需要用意志力叫自己做的事,
現在會自然而然地,順手做了,不覺得痛苦或煩躁。
前天想起好幾年沒穿的外套,拿起來就下樓放進回收箱裡。
昨天看見有點卡但還能用捨不得扔的CD音響,立刻就打包送到垃圾間。
直到今早,毫無壓力和抗拒地洗了油膩膩的容器,
終於體會到書上說的:有壓力就不會成功。
因為內在不想做,但又有一個聲音逼自己去做。
例如斷捨離。
知道應該丟掉那些阻塞自己前進的人事物,
但心中還有很多的「可是…」
即使勉強自己做了,也很快又會堆積雜物。
因為有壓力。
大家都說斷捨離很重要,是一種壓力;
一直拖延,是一種壓力;
應該要好好整理房間,是一種壓力;
要丟掉捨不得的東西,是一種壓力;
要把事情做完,做好,是一種壓力~~
這種人為的目標和計劃,如果不跟內在真實的渴望相符,就會產生衝突。
就像同時踩煞車和油門:很消耗,卻又動彈不得。
然後就會更用力踩油門,內在又更用力反彈和抗拒,
搞得自己又累又絕望~~
而解除壓力的最好方式,是「涵容」。
或許也可以說是接受、隨順、臣服、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….
這個接受不是無奈、委屈、不得已的。
而是把這些視為正常的,本來如是。
然後默默發現:
我接受自己一天只丟一樣東西,也算斷捨離。
我接受有些事情現在不想做,有些東西現在不想丟,這就是我此刻的狀態。
等到自己想做的時候再去做,想丟的時候再丟,這個世界依然運轉得很好。
反正之前依照所謂的權威/專家的建議,也沒有比較好~~
不如相信自己內在的權威/專家。
然後我變得比較「自在」,也更「耐煩」。
不再計算著CP值,
不再思考這件事有沒有意義?
做了有什麼好處?
我可以做好它嗎?
而是隨順當下的念頭,相信一切都是往我要的道路前進。
也像是巴夏說的:跟隨熱情。
其實這些來自源頭的訊息,講的都是一樣的。
這個看不懂,我就換個頻道,換個說法,
多聽幾次,總會懂的。
原本覺得書上用「涵容」這個詞太怪,
但現在覺得,怪才好,不會隨便把它看過去,
而是認真去接觸,去體會。
然後發現原來我有太多的框架和是非觀,
所以事事抗拒,念念抗拒。
所謂的”臣服”也僅止於頭腦層面,有口無心,
而不是毫不懷疑的接納。
書上說:人就是個小宇宙,而宇宙的本質就是「擴展」,
透過二元的物質世界,不斷擴展,不會停止。
所以我把東西弄亂,再整理好,再弄亂…
不是反覆犯錯,而是一種擴展。
因為弄乾淨了之後,我在這乾淨桌上開始做不同的事情,
滿足那個擴展的渴望。
所以我沒有”做錯”什麼事,而是在呼應內在的真實。
這讓我大大鬆了口氣。
當我「知道」我沒有做錯什麼,心頭的抗拒就放下了,
能量的煞車就鬆開了。
(廚房檯面已經第三天保持淨空,感人啊~~)
接受自己沒有做錯什麼,來自接受人“生而圓滿”。
書上說,人生來就是「圓滿」的。
只要我們不抗拒它。
於是我試著練習去接觸那個「圓滿」。
它跟以前努力要「去」的那個「空」不同。
以前的空,像是在外面,
我跟它連結,合一,就像在在EO(水晶金字塔療癒)時一樣。
現在的圓滿,在裡面,
我允許它擴大,充滿身體,充滿空間,充滿生活…
當我在做這樣的觀想時,就想到浴光之路的冥想。
難怪這一次帶領浴光之路,比起以前輕鬆順暢得多,學員也更容易進入。
因為我比以前更接近那個,內在原本就有的光,
比以前更經常與自己同在,更理解和體會浴光的內涵。
帶領冥想的重點從來不在語句,而是能量狀態,
只有自己先達到了,別人才能進入。
這裡寫的書是指亞伯拉罕的吸引力法則系列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