讓愛就只是愛,好嗎?!
在好事乘三的FB社團中發現一個現象:
大家很容易在不好的事情中看見美好。
這大概就是二元世界的特質吧:
為了看見光亮,所以有黑暗的存在。
慢慢地,我希望大家可以試著去看見「單純的美好」。
例如路邊的一朵紫色小花。
我知道她在雜草堆中,但能不能聚焦在花的身上?
欣賞她,談論她,放大她。
例如中了200元統一發票。
其實一年來只中這一次。
但如果我寫下:「今天中了200元的發票,超開心!!」
那麼我發出的振動頻率,
或許可以引來下一期好幾次的200元,或是更多。
而不是「一年中200元」的頻率。
例如我今天煮了一鍋好好喝的湯,同時把廚房弄得一團亂。
那我會寫:哇~ 我今天煮了一鍋超好喝的湯!!!
於是我就會更與“好湯“共振,而不是與“混亂“共振。
依吸引力法則,能量上我就會吸引來更多的好湯,而不是混亂。
而依常理來說,我可能是第一次下廚,
對流程和器具食材都不熟悉,所以弄得一團亂。
那麼下次我做得更好,更有條理,離混亂更遠,也是很合理的。
你把目光放在哪裡,你的未來就在哪裡
光與陰影同時存在,
但你要看光明面,還是看黑暗面?
你要留下的是美好,還是痛苦?
你要增加的輕鬆,還是奮鬥?
最重要的是,
如果愛總是跟受傷連結,
好事總是伴隨著壞事發生,
這會變成一種信念:「我要如何,才能如何」
例如:
我在生病時感受到家人的愛,在失意時感受到朋友的溫暖…
那麼潛意識裡,
當我需要愛時,就讓自己生病,
當我需要感受溫暖時,就讓自己失敗…
這是我們一直得不到/不敢接受「無條件的愛」的原因。
記錄下「單純的美好」,
是要改變這些舊的情緒,
讓愛就只是愛,
沒有條件,沒有可是。
然而這些「信念」和習慣根深柢固,
所以才需要21天的練習,讓它進入潛意識。
在社團裡,我會視情況給出建議和提醒,
因為我們對自己的”習慣”往往很難察覺。
很謝謝大家都很有風度地接受,沒有不開心(希望啦~)
因為之前的經驗是:我開了頭,就”尊重”(放任)大家寫自己想寫的,
不好意思提意見,結果社團就偏離了我設定的主旨,後來就關了它。
這也是我今年的一項突破:為自己負起責任。
所以每天很認真地像改作文似的一個一個看~~ (也不容易啊我~~)
但真的希望大家不要介意,你沒有做錯什麼,
因為你的問題也是別人的問題,只是還沒出現,或還沒意識到。
我以前也有相同的毛病,所以今天才能比較快察覺,跟大家分享。
真的想不出來,也可以寫:
謝謝我有手,有腳。 (雖然不是特別好看)
謝謝我有房子可以住。(雖然是租的)
括號裡的,拜託就不用寫出來了。
1 個回應
[…] 好事乘三/應用版/讓愛就只是愛 […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