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終於把頭上的椅子放下了/個案心得
「謝謝老師昨天的陪伴與療癒,
晚上比較有行動力去做一些事,
也”比較“有信心po出自己寫的東西。
心裡告訴自己:希望多做一些讓世界更美好的事!讓自己開心的事。
謝謝老師。
我有看到您的文章(跟孩子說:我沒有生氣),內心很感動!
昨天其實就有畫面:我已經把頭上的椅子放下,
勇敢的走開,離開那個“現場”。
也許那個是一直讓我信心缺乏的因素。
怕被嘲笑,不被認同。
我現在可以抽離了,
日後我將“長大”,有足夠的力量去面對。」
常常跟個案談著談著,
就會出現一個常見的問題:「自信」
而這個問題根源可能來自父母,來自師長,來自同儕….
每個人小時候多少都有被處罰的經驗,
但當時我們可能根本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?
就只是迫於權威認錯,修改,直到大人滿意。
而懲罰有很多種,
比體罰更糟的是羞辱:在言語、行為上,打擊幼小孩童的自尊。
皮肉傷好得快,就算骨折,休養個一年半載也會癒合,
但心靈的傷不但難癒,而且影響方方面面。
也正因為「心傷」是肉眼看不見的,所以更容易被忽略,被掩埋。
東方教育總是要我們謙遜、內歛,
甚至更多的是打壓和貶抑,
深怕多一句讚美都會讓孩子驕傲自滿,不求上進。
再者,這些父母、老師,也多半在打罵中長大,不懂其他的教育方法。
更重要的是,這些過去未癒的創傷,積壓的情緒,
很容易在面對無力反抗的孩子時引爆,發洩,
然後造成孩子身心的創傷,長大後就變成童年陰影。
文章開頭那位個案,
正是兒時在學校因細故被老師當眾懲罰,
單純的孩子根本不明白自己說錯了什麼,
竟被打一巴掌後,還要舉著椅子在人來人往的公共區域罰站。
現在看來,很明顯當時老師的情緒失控,
非但沒有達到「教導」的效果,還讓孩子從此變得退縮。
寫到這裡,也不知道該怎麼結尾。
光是敘述上面那一段就頗艱難,寫好久~~
一點都不想去碰觸那個沈重的黑暗面。
這世界就是這樣吧…
有很多好人,
也有很多”忘了”自己是好人的人。
而我依然相信「人性本善」,
相信沒有一個嬰兒出生就貼著”壞人”的標籤,立志要殺人放火的。
我總是會問個案:你想要什麼?
我也常常問自己:我到底為什麼要在這條路上堅持?
每一次個案的回饋,就是我最好的答案。
如果我能療癒一位母親的心傷,打開她的心結,
那影響的是一個家庭。
如果我能找回一位老師的自信與熱忱,拿下他舉了數十年的椅子,
那受益的是好多好多的孩子….
親愛的爸爸、媽媽、老師們,
請先好好照顧自己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