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是愛無能,而是愛無限/能量排列個案記錄
「我想,『愛』是妳這一世的功課。」
她說:「我知道,但我真的不懂愛是什麼。」
在她的排列場上,兒子率先踩了上去,
而做為她的代表,我卻遲遲無法跨入,
彷佛那不是我的生活,不是我的生命,不是我的場子。
後來,拖著不得已的雙腳,站上我的位子。
沒有看向兒子,知道他在,但深深的無力感定住了我,也無暇照顧他。
只覺得自己撐得好累…
上身無力地垂下,雙腿酸得發抖。
但我知道我不能倒,我必需撐住!
退出場外,她大方承認:
「我不愛他,我不知道什麼是愛,不知道怎樣叫愛? 我不知道要怎麼愛人…」
於是,我們把她的「愛」加入場中。
寫到這裡時,發現我怎麼也想不起當時的「愛」呈現什麼狀態?
我也不想編造,反正大概就是一個沒有愛的狀態吧!
因為後來我請她為「愛」抽一張花卡,然後在場外為她本人調整能量。
接著再站上「愛」的位置,整個感覺就完全不同了。
這樣記錄,好像很不專業?
但我願意相信,這是最好的記錄。
因為「愛」本就難以用言語描述與形容。
而且不管過去如何,改變了就是改變了,過去如何不再重要,因為已經消失了。
相較於動輒把愛掛在嘴邊的人,她以為自己「愛無能」,
因為她不喜歡各種常見花式「以愛之名」的勒索、控制。
在她過去的生命中,「愛」一字被濫用了,也被用爛了。
所以與其說她不懂愛,其實是她「不要那樣的愛」。
於是她不斷告訴自己:不要成為那樣的人。
不知何時開始,「不說愛」變成了「不懂愛」、「不會愛」。
但愛到底是什麼?
她以為一直以來受到的專業訓練,讓她變成”冷血”的人,
因為要在必要時對病患做出一些處置。
而我感受到的,還有累世棄欲斷情的修行記憶,讓她不敢承認愛,
怕自己留戀塵世,就圓不了業力,斷不了輪迴。
沈溺,是一種執著,
堅持不沈溺,也是一種執著。
我們前前後後花了很長的時間談話,
因為腦袋很頑固的傢伙,光是能量調整是不夠的,
得讓她自己感受到,自己想通,自己說出來!
我們一起看見所有那些看似冷血無情的決定背後,
看見她對家人所有的付出背後,
看見她的靈魂選擇了這麼辛苦的工作背後,
是多麼深,多麼大的「愛」支撐著。
也看見家人、同事、一路上遇見的人們所有的付出都是一種愛的展現。
她付出的,她收到的,無一不是愛。
並非所有的愛都說得出來,也不是說出來的都是真愛~~
最後,她終於接受:「原來,這些都是愛啊?!」
當她承認了,整個場域能量就變了。
她可以在「自己的場子」裡輕鬆地站好,
可以直視孩子,可以伸手輕觸。
(不要問為什麼不擁抱,愛一定要擁抱嗎? 擁抱就表示愛嗎?)
重要的是,她親自確認了,孩子真的沒有恨她。
能量排列最有的趣就在於:
不是我告訴你,而是你自己親自感受與經驗。
我告訴你,你只是「知道」。
但你自己感受到的,才是真正「做到」,才是你的。
這個故事,並不是鼓勵大家就默默做事,默默地愛,啥都不用說!
說話,聲音,也是一種振動,一種能量的傳遞。
在排列過程中,當代表們把心中的”感受”說出來,能量才開始流動。
這裡的主角問題重點在於「自己把愛隔絕在愛」,
但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,是違背自然的。
所以她的疲累有很大一部份,來自於在「對抗自己的本性:愛」
當她願意承認、接受自己是有愛的,也就接納了自己,更加合一。
生活仍在繼續,挑戰依然存在,
但她已經不再把這些當成「必修功課」,
而是開始接受這其實也是自己的「選修項目」,
試著欣賞和享受其中的樂趣。
前者像是被迫關在監獄裡,
認命地做著一件又一件的苦工,等期刑滿出獄。
後者卻是自願花錢被人關起來玩「密室逃脫」,
知道這是自己想要的,也知道自己是安全的,
所以可以享受挑戰與成就感。
你選擇哪一種人生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