沒有最好,只有剛好
每次個案工作開始,總是先問問:「你有哪方面的不舒服嗎? 身體還是情緒?」
即使是短短50分鐘的EO體驗,還是習慣性地先了解對方的需求,儘量找重點給出對他有用的工作或建議。
然後常常聽到一半我就後悔了…
因為他幾乎說出了全世界啊~~ (昏)
當然,個案們也都很理智,不指望我一彈指解決所有問題,人家只是認真回答我而已。(下次要改改開場白)
這位姑娘,是個設計師,
聽起來專業能力沒有問題,只是不夠自信。
她說,如果交件時沒有獲得對方驚喜的反應,就會擔心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夠好?
我特別跟她確認了一下:
是擔心對方不滿意,還是希望獲得肯定?
她想了想,覺得是後者。
嗯,以後天來說,是缺乏肯定。
以先天來說,這屬於完美病。
依據我以前學皮紋的觀點,對藝術、對美有天份的人,同時也都是完美主義者。
總覺得可以再更好一些。
最可怕的是,這個「更好」是沒有盡頭的,根本就不存在的。
也就是:沒有圓滿的那一天。
這是致勝的優點,同時也是致命的缺點。
致勝在於會不斷地精進,不斷地突破和發展;
致命在於永遠對自己不滿意。
她問:「怎麼知道這是自己的天賦呢?」
我沈吟一會兒,說:「我想,天賦是即使你不確定也想去做,即使有擔心有恐懼也願意去做…」
說完,我覺得好像不太對,正在想怎麼說比較好,她的眼淚已經滴下來了…
嗯哼~ 賓果!!
我們沒有時間細談,還是依原訂的做EO體驗。
結束後我跟她說:
「我們都想呈現出最好的部份,做最好的選擇。
但我們不可能把所有我覺得美好的元素都放在同一個作品中,那能看嗎?
每一次總是依著業主的需求,放入最合適的素材。
沒有最好,只有剛好。」
就像我前面說的:「即使不確定也願意做」
後來想想,這不完全是天賦,聽起來更接近「熱情」。
如果改成「即使你不確定也能繼續做,即使有擔心有恐懼也願意去做,而且能做得好… 」
…. 嗯,還是不夠完美… 讓我再想想~~
我試著想對天賦做出一個完美的解釋,
但在那個當下,我說出了這句話。
我很不滿意,但對她剛剛好。
剛剛好打開心房,剛剛好碰觸傷口。
所謂完美的解釋,可能達不到這樣的效果。
於是,這不完美的答案,在那時對她是剛剛好的答案。
像我,每一次寫文,都覺得自己寫的不夠好,
用詞修辭內容結構排版都改了再改,但一直改就永遠發不了文。
妙的是往往這些我覺得不夠好的,許多人表示有共鳴。
而那些自認神來一筆的,卻沒多少人有反應。
還有,每一次做療癒,常常一面做著,腦袋一面想著:
這樣可以嗎?
足夠嗎?
有沒有更好的方法?
但同時雙手像是有自己的意識般,繼續工作著。
該輕柔的輕柔,該使勁兒的使勁,
該說話時說話,該噴花精就噴花精。
這樣做對嗎? 好嗎?
天知道~ (攤手)
我選擇信任我的身體,信任它儲存著累世的療癒記憶。
(至少目前大家反應都還可以…)
所以我才會說:「即使不確定也繼續做的是天賦。」
這是我的個人經驗,它不完整,更不全面,但當下的我只能說出這句話,結果也出乎意料的好。(果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啊~~)
就像拚圖一樣,
我們要的不是最好,而是剛好。
給同樣有完美病的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