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愛的,先原諒自己吧!
個案:「…. 我不知道這樣是放棄或接受?」
H:「都有可能。也有可能是第三種答案。」
個案:「忍耐但不接受。」
H:「這是通往”接納“的必經之路。
往內看,妳對自己有哪些是”忍耐但不接受”的?」
個案:「嗯…老師,當我看見,是否代表必須屈服,失去自己?」
H:「妳覺得我失去了自己嗎?」
個案:「沒有」
H:
「看見,是看見自己,才不會失去自己。
臣服,不是屈服,而是接受自己的樣子。
看見真實的,完整的自己,接受自己所有的樣貌,
才有可能看見別人的全貌。
因為當我看見自己的脆弱、害怕… 各種不完美的面向,
才會真正的接受,而不是忍受。
忍受,
是自己有好多好多的界線,
不許別人跨進來,也不許自己踏出去。
就像小學課桌上劃一條線,楚河漢界。
不管線畫得多麼正中,那都是限制。
到了國中,高中,我們開始有自己的桌椅。
到了大學,沒有固定的桌椅。
出了社會,許多身心靈的工作坊和課程當中,甚至連張墊子都沒有。
沒有界線,少了限制,才能盡情揮灑舞動真實的自己。」
上面這段,是FB跳出來的,三年前的回顧。
這些年來,大家的問題都差不多,
只是用不同方式呈現,而我也用不同話語回應。
放棄,或是接受?
忍耐,或是接納?
這不是選擇,而是學習和過程。
放棄並不是壞事。
人生很短,我可以選擇放棄某些人事物,
因為目前的生命中不需要它們。
如果我選擇接納,那麼就看看自己是否在忍耐?
在忍耐什麼?
是什麼讓我不開心?
然後看看自己身上是否有這樣的特質和問題?
是否把自己做不到的遺憾和目標,加到別人身上?
如果我自己都做不到,憑什麼要求別人?
如果我自己能做到,別人又沒有跟我完全相同的條件和背景,憑什麼要求別人?
如果別人能做到,我又沒有跟他完全相同的條件和背景,憑什麼要求自己?
當我能夠接受自己的不完美,
才能真正接受別人的不完美,
而不是忍耐。
當父母能接納不完美的自己,擁抱犯錯的自己,
就不會一天到晚對著孩子生氣。
當夫妻/情人能接納不完美的自己,
就不會對另一半有無盡的指責和要求。
當老師能接納不完美的自己,
就不會限制學生的思維與想像,能允許他們自由發展。
當政治人物能接納不完美的自己,
就能勇於認錯和改進,不會滿口謊言試圖掩蓋真相。
如果網路前的每個人都能接納不完美的自己,
就不會有各種網路罷凌和道德魔人…
親愛的,先原諒自己吧!
換個角度看:
我們不是神,只是人;
我們不是犯錯,只是還在學習中;
我們不是失敗,只是還沒成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