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療癒到轉化,開始真正做自己
有時很累,或是需要放空時,我會泡澡。
剛在簡易版的泡澡時,順便想想接下來的自我調癒100招要講什麼~
然後領悟了一件事:
為什麼現在對100招沒有那之前那種熱情了?
(圖片是豪華版的,簡易版的只有一池清水 + 一把玫瑰浴鹽)
因為現階段的我,
開始專注在 創造,而不是 療癒。
不是說療癒不重要,而是不同的經驗階段。
Homa Ri 的意思,是轉化蓮花。
在阿卡莎記錄中說,也是療癒蓮花。
嗯,「療癒」比「轉化」明確多了,也更有跡可循。
並且我自身也有強烈需求,是我熟悉的事,所以一直往這條路上走。
除了療癒自己,也開始給出療癒。
有趣的是:「給出療癒」這件事本身,對我是更大的療癒,而不是大家以為的消耗。
但人總不會一直在療癒吧?
如果一直需要療癒,那就根本沒有變好啊~~
跟各種慢性病需要持續服藥一樣,並沒有完全被治癒。
所以,現在的我,
似乎不再需要那麼大量的療癒了,這是好事!
然後,開始對於「轉化」的其它意義感興趣。
「轉化」是我的本質,從領到靈性名字開始,
我花了8年時間在問自己:什麼是轉化?
療癒,是一種轉化,把生病變健康。
前進,是一種轉化,把停滯變突破。
活出自己,也是一種轉化,把一顆蛋變成一隻鷹。
創造,更是一種轉化,把夢想變成現實。
我沒有意識到,自己已經在前進,已經在創造,
我的頭腦還停在「療癒」的階段。
我以為自己還在負傷前行,
原來已經振翅飛翔。
這也是很多人一直鬼打牆的原因。
我們總以為自己還有好多傷痕,還需要呼呼秀秀,還覺得自己是個寶寶…
其實,不知不覺中,
我們的努力早有了成效,傷口早已痊癒,只是頭腦還在安全區。
當我願意「負傷前行」,能走一歩是一歩,
而不是停在原地,非要完美無暇才肯出發,
這就已經脫離了「療癒」,開始「創造」。
當然,在陌生旅程的飛行途中難免會有新傷,也可能引發宿疾。
但我的百寶箱裡已經儲備了好多藥物和工具。
我以為自己孤身上路,單兵作戰。
但其實身邊有好多的同伴。
過去我以為,
只要我精熟“療癒”這件事,就算完成此生任務,
就可以放輕鬆安享晚年。
現在才願意承認:
我討厭一成不變,更不愛重覆說著相同的話語。
很自作孽地,我喜歡嘗試新的創造,喜歡做跟別人不一樣的事。
這不是任務,這是天性。
在「活出自己」的社團,
其實腦袋裡常常是空白的,
每次直播都不知道要說什麼,但往往說得很過癮,學員互動也很頻繁。
反之,「自我調癒100招」則是有好幾版的內容,
有些都不知道講幾次了,應該是很成熟的,
可是成員反應就沒有「活出自己」那麼熱烈。
我想,問題就在:
我對純療癒的熱情已經過去了。
就像我不會對我有煎蛋的能力覺得好棒棒,
但我會對能做一道舒肥料理感到興奮(雖然也很簡單啦)。
沒有好壞,只是我喜新厭舊的天性,
導致我的狀態不同。
寫到這裡,覺得要給自己拍拍手。
因為看起來像是要去找大師開示解讀,
或是打坐閉關才能悟到的,
泡個澡就出來了~~🤣🤣🤣
當然,泡澡只是讓我放鬆,讓問題的答案容易被我看見。
前提是:我拋出正確的問題。
所以,除了感謝泡澡,
也歸功於平時不斷在腦子裡自問自答的習慣。
很多人說,莫名卡卡怎麼辦?
我有很多招式,有時會多管齊下。
但最重要的,
是願意承認:「問題在我身上」。
點香泡澡是「方法」,
承認問題是「心法」,
願意嘗試是「做法」。
任何一項,都可能幫助你破關:
你可以連續7749天浴沐焚香祈禱,
也可以讀經抄經誦經108次,
也可以自由書寫8小時…
或是每一樣都親身實驗,
或是其他更多……
(以上數字是我隨意寫的,不用當真)
我自己是會同時,或輪流使用各種方法,
所以才會有自我調癒100招的出現。
因為,趕 時 間 !
過去的人,可以用好幾世來完成一個功課,
現代的人,是這一世就要完成好幾樣功課。
不拿出趕寒假作業的精神衝刺,跟不上啊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