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再研究藍圖了
前陣子有朋友問我,
他想了解自己現在身處在生命旅程中的哪一階段?
當時我回的是:「那可能要找”閱讀系”的,我走實修路線~~ 😅」
當下我沒有太多的解釋,
但後來想想,還是多說二句。
我是屬於那種鐵齒的人,
就算別人說了前面有老虎,
如果我很想往前走,
我會研究怎樣可以避開老虎,然後往前走。
後來發現,別人對老虎的定義,跟我不太一樣?
就像榴槤。
汝之蜜糖,彼之砒霜。
那麼對我是蜜糖或砒霜?
只有自己吃了才能決定。
生命旅程,生命任務也是一樣。
我的觀念是:
「旅程是走出來的,任務是自己決定的」
「生命藍圖」之所以是藍圖,就是還沒顯化。
我是唸建築的,畢業後也從事相關行業。
在蓋房子之前,要先了解地質地形,
然後依據業主的需求,在符合法規之下設計藍圖,
然後再依藍圖去蓋房子。
然後,重點來了。
藍圖,是可以改的!
也就是「變更設計」。
可能因為地質出現了意料之外的變化,
可能是隔壁鄰居也要蓋房子,需要配合改變施工方法。
可能是業主原本單身,突然遇到真命天子/天女,準備生一隻藍球隊~~
變更設計,可以小變,也可以大變!
而這些都取決於「個人意志」。
「個人意志」是連神都要敬重三分的,
更何況是小小的我?
我真的沒有能力去預測別人的未來。
最多只能看見靈魂的本質,
或在浴光之路中連結「那一刻」的生命任務。
但通常那都只是一個概念和方向,
而大多數人們想要的卻是細節,
期待的是一個個明確的指令,
這樣自己就不用做決定,不用為可能的失敗負責。
問題是,所謂的「失敗」並不真的是失敗,
而是必經的道路,必要的積累。
就像我櫃子裡有好多之前學手工香買的各種工具,後來找到更好用的,那些就成了丟了心疼,留著心煩的東西。
可是,沒有那些過程,我不可能走到現在。
就像之前講過的「第20顆水餃」的故事。
嗯….
總之,我想說的是:
會想了解自己,是正常的,是必經的,
但不用一直停在「研讀藍圖」的階段。
圖畫得再好再清楚,沒人去蓋也是廢紙一張!
這種”計劃”、“閱讀”我也做過不少,奇妙的是:
它們就像地圖,但你必需保持移動,才可能在上面看見自己的位置。
(這好像是某本書上的劇情?)
更何況,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。
往前走。
路在腳下,
不在別人口中,也不在自己心上。
你是自己藍圖的設計師,
更是自己生命的工程師。
大部份會提出這類問題,
都是覺得自己卡住了,走不下去,需要一些指引。
其實,我相信你已經有夠多的「指引」了!
如果覺得被困住了,沒路了!
就自己開條路吧。
掂掂手上已有的工具,四處亂揮都行,
看似堅硬的石牆可能只是一張壁紙。
不要期待自己每一歩都精準有效。
你看到的別人那漂亮的最後一擊,
之前可能已經不知砍壞了幾根斧頭,流了多少血和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