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活出真實的自己】要錢,還是要命?
疾病,是情緒的壓抑與累積。
這道理大家都知道,
但大部份的人只想著如何清理情緒,
卻不敢面對情緒的根源,斷開它。
特別是家人。
有的家是溫暖的港灣,
有的家是暴力的根源。
不論肢體暴力或是情緒暴力。
暴力,就是會讓你受傷的行為或言語。
只是當這暴力來自家人,
就很容易”以愛之名“美化與掩飾。
以愛之名的無形勒索、控制,
比有形的囚禁更可怕。
許多個案都會談到讓自己鬰悶的源頭是”家人”,
也知道搬出去會好很多,
可是….
是的,此時經典的「可是…」就出現了。
大多數的考量是經濟因素,
但再細問,多半不是真的完全沒有能力搬出去,
而是想省錢,想多存點錢。
這時我都很想反問:
「你是要錢,還是要命?」
我看過36歲的中風病人,賣掉二棟房子治病。
賣命賺錢,再花錢買命,
前半生辛苦,後半生痛苦,
到底是怎麼想的???
讓自己忍耐地待在充滿壓力和負能量的環境中,
再買一堆清理負能量的物品,然後說沒用;
努力抗壓憋出一身病,再安慰自己要忍辱放下….
到底是怎麼想的???
而且很明顯沒有真的”放下”,
而是忍到不能再忍,不得不“放棄”。
這時放棄的不是別人的暴力,而是自己的生命。
種子要破土成長,小鷹要破殼飛翔,
每個人都要長大,
都有離家自立的一天。
你要別人提供的方便舒適,
付出的代價就是接受控制。
想要自由,快樂,
也要付出相應的代價。
除非真的對一切甘之如飴,欣然接受,
那自然無病無痛,開心快活,
也不存在上述的問題。
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,
也都有自己要面對的課題,
如果你因為”心軟”,幫別人做了功課,
會害他留級,學不到東西。
這是害,不是愛。
真正的好媽媽會允許孩子犯錯、跌倒,
而不是一味地保護。
真正的好老師會鼓勵學生思考、反駁、創造,
而不是為他舖好道路。
賺錢有很多方式,
讓自己快快樂樂地生活,真的可以賺得更多。
賺來的錢不用再拿去買藥看醫生,
而是可以做讓自己更開心的事。
把自己活得好好的,
才有能力回頭照顧你想照顧的人。
一味地滿足別人的要求,
最後你會發現,
自己被榨乾,但他卻永遠都不滿足…..
請先讓自己活得快樂、滿足,
那麼至少這世上有一個人是快樂的!
如果每個人都能把自己照顧好,這世界就會很好很好~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