練習看見美好(滿願生活4/1000)
「大數據」不只是用來刺激消費,對於學習也是很有用的。
可能因為這幾天在發”了凡四訓”的文,早上YT自動跳出十年前「了凡四訓」的30分鐘片段。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BV1dwFYqK60
看完之後正想找找有沒有完整的原片,系統就自動推送了完整電影版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C5Wvlmr_DD0
不想看文字的朋友,可以看影片哦~
(看完才發現第一個影片是影集,完整版的是電影)
.
最近在研究水培蘭花,看著乾乾淨淨的植栽,心情十分愉悅~
就在想家裡其它的植物有哪些也可以轉成水培,減少蟲子的藏身處,然後YT就出現與許多水培相關的影片,意外發現目前現有的植物很多都可以不用土。
.
所有的事物本身都是中性的,
.
最近在研究水培蘭花,看著乾乾淨淨的植栽,心情十分愉悅~
就在想家裡其它的植物有哪些也可以轉成水培,減少蟲子的藏身處,然後YT就出現與許多水培相關的影片,意外發現目前現有的植物很多都可以不用土。
.
所有的事物本身都是中性的,
只是以地球二元世界的角度,
總是會分成好壞對錯。
而人性多半會被”壞”的那面吸引。
這是因為人類求生的本能,
而人性多半會被”壞”的那面吸引。
這是因為人類求生的本能,
會讓我們更加關注”危險”,
以避免自己落入其中。

對「大數據」「演算法」的言論也是如此。
常看見有人抱怨,自己只不過多看了一眼某產品,平台就一直推送相關的廣告。
很少看見有人感謝這個系統,幫助他減少了許多搜尋的時間。
程式本身就只是一個程式,
要如何運用,
是由”人”決定的。
由平台商決定,
也由使用者決定。
如果它一直出現吃喝玩樂,
那表示我最近對花在吃喝玩樂上的時間有點太多~
如果它一直出現各種學習進修,
那表示我最近感受到自己的不足,想要擴展自己。
停止抱怨別人,開始覺察自身。
而不是習慣性地批評和抱怨。
這樣可以調整我們的頻率,
吸引更多的美好來到身邊,
這才是吸引力法則的正確使用法。